關于加快推動特冶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
全力打造國內知名特冶新材料基地的建議
提案人:江油市政協經濟委 (第87號提案)
江油作為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是國內重要的特殊鋼生產基地。但我市特冶新材料產業發展中的問題仍不容忽視。一是產業規模小,特鋼年產量在全國占比僅為1%左右;二是大部分特鋼企業呈現“小散亂”特點,產業集中度低;三是產業鏈短,上下游產業鏈配套不夠,主要以材料生產、初級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低;四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投入不高、創新人才短缺、產學研用未能很好的協同。
為推動我市特冶新材料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特建議:
(一)持續做大產業規模。應積極鼓勵和引導特鋼企業通過兼并、收購、重組、參股等多種形式實施聯合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充分釋放產能,持續做大做特做優特冶新材料產業。
(二)加大創新力度。應加大國防及通用航空領域超高強鋼、高溫合金鋼、兵器、艦船用鋼等高附加值、高技術要求的新產品開發力度,在航空航天新材料上參與并取得突破,逐步擴大國防軍工產品占比。
(三)強化招商引資。應根據特鋼小批量多品種的特性,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專業化程度高、“小、特、精”且各具特色、“一廠一品”的制造企業,在增加我市特鋼的品種牌號的同時提高江油特鋼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四)延長產業鏈條。應支持特鋼企業做大做強,加大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延長產業鏈條。力爭到2025年特冶新材料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建成國內知名特冶新材料基地。
關于加快我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建議
提案人:江油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 (第4號提案)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是“三農”工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市僅有省級培育現代農業園區1個,綿陽市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與綿陽其他區縣相比存在明顯差距,主要問題是思想認識不夠,推進力度不大;園區經營主體不強、科技含量不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政策扶持不夠,發展后勁不足;利益聯結不全,產業鏈條較短,三產融合有待深化。為加快我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特建議:
(一)強化園區規劃引領。應堅持“一次規劃、分步實施、逐年建設、滾動發展”,分類制定農業園區發展規劃,用規劃規范建設內容,引導園區理性發展、快速發展。
(二)強化園區融資渠道。應健全多元化投融資機制,設立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專項資金,加大金融、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力度。應健全用地保障機制,落實用地指標,保障園區重點項目建設用地。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
(三)強化園區主體培育。應大力扶持園區生產加工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資,積極引進產業配套、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以產權、資金、勞動力等與園區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經營,構建穩定的利益分配機制。
(四)強化園區科技支撐。應深化產學研合作,組建技術創新團隊,深入推進“五良”融合。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遙感等新技術,加快構建智慧農業發展模式。應加強人才支撐,大力引進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培育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構建綠色發展模式。
(五)強化園區組織領導。應積極探索“管委會+平臺公司”等園區運營管理模式,實行“園長制”,逐級落實目標責任,建立考評體系,保障園區建設順利推進。應完善扶持政策,引導項目、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向園區集聚,健全服務體系,加強公益性服務機構建設,探索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提高小農戶生產經營能力和組織化程度。
關于加強市場監管確保食藥安全的建議
提案人:江油市政協教科衛體委 (第13號提案)
近年來,我市相關部門持續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總體形勢穩定向好,但也還存一些在短板弱項,建議進一步強化。
(一)進一步嚴格落實食品藥品監管法規。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市場監管、商務等部門,應對標對表“四個最嚴”“黨政同責”等要求,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及配套規章,抓好食品藥品標準的實施,形成種植加工、研發實驗、生產運輸、倉儲銷售等各個環節完整的標準體系,并向社會公示公開。
(二)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基礎建設。應加快推進食品藥品安全信用監管,完善信用檔案、信用信息公示、企業信用分級、黑名單制度等,加強誠信約束,實施分類監管。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強化監管,健全食藥安全信息化追溯體系,進一步充實基層食品藥品監管力量,充分保障人員和工作經費,建立人、權、事、責相匹配的現代化食藥執法隊伍。
(三)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強化企業自律。食品藥品安全是政府“管”出來的,更是企業“產”出來的。相關企業應嚴格自律,不斷提高主體責任意識,提升規范管理水平,加大安全投入。行業協會應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制定行規行約,積極開展誠信體系建設,引導會員單位遵紀守法,誠信自律,安全規范經營。
(四)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震懾不法行為。應加大行政執法力度,重點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突破社會道德底線的違法問題大力整治。對嚴重違法行為,行政執法部門應會同公、檢、法、司等部門,強化行刑銜接,加大聯合辦案力度,運用巨額賠償、終身禁業、追究個人刑責等嚴懲重罰以儆效尤。
(五)加大社會輿論監督力度,形成良好氛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需要充分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形成社會共治新格局。新聞媒體應加大輿論監督,準確客觀報道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有序開展輿論監督,大力宣傳正面典型,曝光各種食藥安全違法行為。廣大消費者應提高維權意識,積極主張合法權益。鼓勵經營者內部人員依法舉報涉嫌食藥安全的違法行為。應建立一支涵蓋全市所有鄉鎮、街道,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其他有關人士構成的社會義務監督組,形成網格式監督體系。